广州菱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欧姆龙,三菱,安川,Pro-face
首页 > 行业资讯 > 数字化、绿色化成为判别新型工业化核心标准

数字化、绿色化成为判别新型工业化核心标准

发布日期:2025/4/10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近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赛迪论坛在京落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史丹围绕“全球工业发展的新态势和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举措”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全球工业发展在结构、投资、消费和贸易等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在这些变化中表现突出,国际资本持续投向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心位置。

全球工业发展新趋势

“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变革,直接影响工业发展,全球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可以从结构、投资、消费、贸易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史丹表示。

2002-2022年间,高技术产业占比从40%升至50%以上,电气设备、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药品和医用化学品等产业成为全球经济新引擎。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排名前五的行业中,中高技术行业占据了四个。

疫情后中国高技术制造产品的出口增速从2014 - 2019年的2%跃升至2019 - 2024年的8%。在过去十年中,高技术制造业(这里主要指医药和设备制造业,不包括金属制品和汽车制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年均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达到1.1个百分点;在2021年疫情最严重的时期,高技术制造业的贡献一度超过2个百分点。

中国内部市场的需求同样在迅速扩张:其中工业机器人、精密机床、晶片等高端制造产品的产量更是大幅增长。2019年至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翻倍,机床产量增长50%。史丹说道,中国技术产业重心向亚洲地区转移,中国制造业增长指数高于其他经济体。近期发达经济体投资增长较快,但发展中经济体投资超过发达经济体。

此外,中国产业贸易伙伴和投资受逆全球化出现变化。近年来,在美国不断施压下,中高技术产业,尤其芯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纷纷向美国、日本转移,为了应对全球芯片短缺,防范集成电路出现断供危机,全球一度形成数字领域的投资高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字产业的核心产业半导体产业链布局。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由原来的美国转变为东盟和欧盟。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与发展成效

史丹表示,新型工业化“新”在“新的生产要素、新的效率源泉、新的组织形态、新的约束条件”。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区别在于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定制化。

绿色化的趋势,一方面源于技术创新引发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等变革;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制造业的原材料、生产工艺、最终产品、环境影响、回收循环等提出更高的环境标准,绿色化的趋势既会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也会使制造业的环境成本有所增加。

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业向数据驱动、实时在线、智能主导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生产设备和产品将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能力。制造业的智能化将会重构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价值流程,使制造业提高研发与生产效率、加强市场反应、改善用户服务。

服务化是新工业化的主要业态。信息网络技术为制造企业在生产分工的基础上向客户端延伸创造了条件。制造业正在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由加工组装为主向以产品服务包集成、由一次性交易产品向长期提供服务、由以产品为价值来源向以“产品 + 服务”的组合为价值来源的方向转变,基于产品的集成化、定制化服务日益成为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定制化是新工业化重要的价值创造。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是传统工业化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新工业革命使得企业同时具备低成本、大规模和极端个性化的定制化制造的两个条件。向特定客户精确提供高度定制化的产品使得制造企业能够扩展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获得更多订单和提高效益。个性化定制市场是在传统的排浪式消费需求之后制造业扩展市场规模、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金矿”。

史丹强调,我国现有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大多为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五大领域,占全部产业集群比重约9成。不同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各具特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举措

史丹认为,“新型工业化在中国取得了巨大进展,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是新质生产力原则。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质优,创新驱动是主要特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作为核心标志,绿色发展是内在属性”。

第一是判断工业化发展水平要回归到技术创新上。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从工业技术水平来看,我国仍处于全球工业化水平的第三、四方阵,中国工业化进程仍然任重道远。推进新型工业化,首先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把科技创新作为新型工业发展水平首要标准。

其次,数据要素是否有效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是标准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场景被不断挖掘,制造业整体上沿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升级。能否掌握数据资源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生产要素,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第三,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是衡量新型工业化的另一重要标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出台与各国面临减排责任与义务使得经济发展不再完全是经济理性的,而是要服从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性。

第四是附加值率的逐步提升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产业的融合化、服务化发展模式将有效地促进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向研究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同时使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由低端环节向中高端攀升,提高工业的附加值率。附加值率既可反映工业的发展效率和效益,也可体现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化、服务化的特征。

史丹总结到,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创新性实践,判别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要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标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机遇,把数字化、绿色化应成为判别新型工业水平的核心标准,把附加值率作为重要效率标准。

销售热线

销售微信